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
、
索书号I524.45/13
馆藏地址: 社会科学阅读区(二楼)
作者简介:
米兰·昆德拉,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,后流亡法国并加入法国籍。他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,作品以哲学思辨、政治隐喻和深刻的人性洞察著称。代表作包括《玩笑》《生活在别处》《不朽》等。
内容简介:
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以1968年“布拉格之春”事件为背景,围绕外科医生托马斯、摄影师特蕾莎、画家萨比娜和学者弗兰茨四人的情感纠葛展开。小说探讨了生命的“轻”与“重”、自由与责任、爱情与背叛、政治与个人选择等永恒命题。昆德拉以冷峻而诗意的笔触,揭示了人类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挣扎。
展开剩余69%原文摘录:
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,因为人只能活一次,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,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。一切都是马上经历,仅此一次,不能准备。
从现在起,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,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。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,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。我已无暇顾及过去,我要向前走。
压倒她的不是重,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。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,让我们屈服于它,把我们压到地上。当负担完全缺失,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,就会飘起来,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,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,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。
当人愿意被遗忘、愿意被淡忘,甘愿与世界纷繁切断关系,从内心中切断与世界的联系,直面死亡、悲伤、脆弱,再也不试图挣扎与自我证明。
自由,产生于什么都无;自由,产生于甘愿被遗忘,被摧毁之后。在公众之中,无人谈论它。人们常常肯定生命的意义、美好、伟大、幸福与爱。你与周围的人,也一直在谈论它们:生命的意义、美好、爱与伟大、成功。人不敢直视生命之中必经的孤独、脆弱、矛盾与失败,那却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。所有的一切,都会被击碎。没有什么,在生命的历程中,不被击碎。其实,‘击碎’不一直正在发生吗?在你的生活之中。它从未停止过,对吗?除非你的心已经死了、你的真性情不在了,否则旅程的终点,你会体验到一切都被击碎的过程。
经典语录:
1.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,因为人只能活一次。 生命的不可重复性决定了选择的沉重。
2.爱情不是两个人互相凝视,而是一起朝着同一个方向看。真正的爱情是共同的目标与成长。
3.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。生命的“重”反而赋予存在意义。
4.媚俗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,它要求抹去粪便、死亡和痛苦,只留下微笑和美好。昆德拉对现代社会虚伪性的批判。
推荐理由:
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,更是一部关于存在、自由与责任的哲学寓言。昆德拉以独特的叙事方式,将个人命运与历史动荡交织,让读者思考:生命究竟是“轻”更痛苦,还是“重”更真实?这本书适合每一个在爱情、理想与现实中徘徊的人阅读。
阅读感悟:
这本书告诉我们,生命的“轻”看似自由,却可能让人迷失;而“重”虽然痛苦,却赋予存在意义。托马斯在爱情与自由间的挣扎,特蕾莎对忠诚与安全的渴望,萨比娜对背叛与真实的追求,都映射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。或许,真正的答案不在于选择“轻”或“重”,而在于如何承担自己的选择,并为之负责。
供稿丨杜若洋
编辑丨严溶溶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平台安全查询官网,长盈宝配资,东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